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退回河南的年輕人 感到了北上廣沒有的松弛

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長久以來,作為一個農業大省,河南一直是全國勞動人口輸出大省。但是近幾年來,隨著一線城市勞動市場改變、工作壓力加重,許多年輕人選擇回鄉。他們帶著一線城市的經驗、技能和視野,在家鄉尋找重新開始的契機。趙朝輝是在2019年回到老家漯河的,後來誤打誤撞地把他在城裡開不下去的書店辦得風生水起;而老家在新鄉的年輕人乙飛也在2021年回到河南,他曾經是一個工作狂,回鄉的孤獨和無聊,讓他起心動念做自己的文化品牌。在家鄉,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聚集了更多有相同經驗的人,重新找到了安頓身心的載體。一二線城市的新中產回到家鄉做“zhóng產”,他們的選擇,看似“退”,實際上是對生活本質的重新審視。


回小城,做書的生意趙朝輝的老家在漯河市陰陽趙鎮。漯河是一個位於河南中部的不起眼的小城,以發展農業經濟為主,繁忙的京廣鐵路列車每日穿城而過,每次只在這裡稍作幾分鍾的停留。

不過近年來,漯河高鐵站的修整和幾條高速公路的開通,還是讓陰陽趙鎮變得熱鬧起來。2023年,在一眾農家樂、理發店、小超市和雞鴨鵝批發店的街鋪業態中,突然出現了一家書店。


那一年,趙朝輝在自己100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裡開了這家書店。院子裡兩層樓的房子,一層作為倉庫,摞滿了書;二層則是一個閱讀、選書的空間,除了占滿一大面牆的書,還擺放了房子裡一些原本的老物件。



書庫一角。(圖/由被訪者提供)

此前,趙朝輝在北京從事編劇行業,職業發展循序漸進。直到2019年左右,年邁的父親身體變差,已經出現偏癱的症狀,他心裡有了包袱,不得不放棄工作,結束了北漂。回家後,他找到了一份媒體的工作,但不久後暴發的新冠疫情幾乎讓公司的業務停滯,他一下閒了下來。


趙朝輝之前就喜歡畫畫,在漯河市區有一個小畫室,由於他平常就喜歡淘書,買來的書就放在畫室裡,畫室很快書滿為患。他試著在小紅書上發帖,希望低價處理舊書。“10元一本,自己付運費”——這是他的第一篇小紅書內容。僅一個月,他靠賣書入賬了2萬多元。

他開始把淘書當成事業來做。在一些前輩和朋友的介紹下,他慢慢摸進了書圈。全國各大出版社都會定期處理微瑕圖書,有些書因為在運輸、儲存過程中磕碰、磨損,不適合作為新書銷售,還有一些書存放已久、賣不出去,而像趙朝輝這樣的淘書人,可以低價大批量買下這類書。


2021年前後,趙朝輝把畫室對面已倒閉的培訓機構的空間租下來,改造成環境舒適的書店空間。有人會去書店拍照,但買書的卻很少,店裡一個月的營業額有時候還不到500元。後來,趙朝輝把市區裡的書店關掉,撤到了老家的院子。

剛回去的時候,老家的院子已經很破敗了,趙朝輝和家人一起動手改造、翻新,把書全都挪了進去。沒想到搬回村裡,來書店的人反而變多了。借助社交媒體的精准推送,愛書的同好從四面八方到來,現在店裡平均每個月的營業額有一兩萬元。

他覺得,小地方的文化資源比較匱乏,人們會沖著閱讀場景和在地文化的稀缺性來到這裡,小地方原本的劣勢,竟成了優勢。偏居一隅的小書店,寄托在鄉村的場景裡,反而能吸引人。


覺得新聞不錯,請點個贊吧     還沒人說話啊,我想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45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3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.0021 秒